上一篇
红色传承人郝文武祝全国人民2024年新年快乐下一篇
学习历史、充实视野-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发布时间:2024-02-19 11:51:22
编辑:创始人
浏览:0次
陈谢兵团是由陈赓、谢富治率4纵、9纵和38军组建的兵团(简称陈谢兵团)。在1947年的夏季,历史的巨轮正滚滚向前,中原野战军的主力军(当时被冠以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称号)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他们为了与陕北和山东的战场行动形成有力的协同,毅然决然地千里跋涉,深入大别山区。这一行动不仅成功地在大别山建立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而且直接威胁到了敌人的统治核心区域。这一战略举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解放战争从被动的战略防御转向主动的战略进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并为此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原野战军勇敢挺进大别山的同时,并非孤军奋战。他们得到了两支重要力量的协同支持:一支是华东野战军的外线兵团(被广大指战员亲切地称为陈粟大军),另一支则是中原野战军自己的陈谢兵团(即陈谢大军)。这样的军事布局,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倒品字形挺进阵型,使得我军的三支力量能够相互策应,共同施展战略与战术的灵活性。
对于当时为何要在中原野战军挺进大别山的行动中特别设立陈谢兵团,可能有些人会感到困惑。这背后的战略考量其实极为深远。中原野战军选择挺进大别山,是基于对整体战局的深刻洞察和战略判断。他们意图在敌人集中力量对我陕北和山东两大解放区发动猛烈进攻之际,通过中路突破的策略,将战争的主动权逐渐转移到敌人统治的腹地。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缓解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所面临的巨大军事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未来发起全面战略反攻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
当然,这样的战略部署虽然高明,但也充满了风险。因为这意味着我军将在没有稳固后方支援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挺进,必然会引来敌人的疯狂反扑和重重围剿。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敌人的包围圈,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因此,挺进大别山的行动必须采取多路分进的战术布局。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各路人马能够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避免孤军深入所带来的风险;而且还可以有效地牵制和分散敌人的兵力部署,从而达到迷惑敌人、逐个歼灭的目的。在当时我军在中原地区的军事力量布局中,已经有了刘邓率领的中原野战军(作为主力居中)和陈粟(居东)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然而,仅仅依靠这两支力量,还难以完全达到牵制和分散敌人的战略目标。
于是,在1947年的7月,中原野战军陈谢兵团便应运而生。他们的主要军事任务是南渡黄河,从晋南地区挺进豫西,依托伏牛山的有利地形与敌人展开周旋,并寻找战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陈谢兵团由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第九纵队以及第三十八军组成,总兵力约为三万余人。
在随后的战斗中,陈谢兵团充分发挥了依托伏牛山地形的优势,成功地牵制了敌人第五兵团的近七万兵力。他们利用山区的复杂地形与敌人展开巧妙的周旋,使敌人疲于奔命、无所适从。最终,在敌人士气低落之际,陈谢兵团果断出击,将敌人彻底歼灭。
陈谢兵团在豫西伏牛山一带的英勇战斗,不仅打乱了敌人在中原地区的整体军事部署,而且有力地支援了中原野战军主力部队在大别山的行动。他们的辉煌战绩为解放战争进入全面战略反攻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责任编辑:创始人
天寿高僧,一代宗师释觉益大法师
2022-12-26 17:43:33
八路军南下支队干部名册
2022-10-26 16:11:22
中国精神有什么
2022-10-12 11:49:54
圆实常化论 ——从六大思维辩证佛教与各教【连载之三】
2022-11-27 17:30:15
圆实常化论 ——从六大思维辩证佛教与各教 【连载之二】
2022-11-27 11:47:55
大连冰峪沟宣传片
2022-09-05 18:03:08
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片震撼出炉
2022-09-09 16:55:07
四川非遗100第九集《皮影人生》
2022-09-05 16:46:01
西双版纳城市宣传片
2022-09-05 18:46:31
魅力七彩云南宣传片
2022-09-05 17:28:03
隋炀帝杨广
2022-09-05 20:03:17
彭德怀元帅
2022-09-05 20:02:28
开国领袖毛泽东
2022-09-05 19:42:57
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2022-09-05 19:53:17
清高宗乾隆
2022-09-05 19:50:14